本刊獲113年國科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補助學術期刊開放取用暨數位傳播計畫

作者

朱民芮、蔡維哲、蕭育仁、楊曉文

 

頁碼

19–42

 

關鍵字

主觀金融知識、客觀金融知識、金融知識過度自信、金融科技服務、自動化投資理財顧問之使用

參考文獻APA格式

Choo, M.-R., Tsai, W.-C., Hsiao, Y.-J., & Yang, S. S. (2023). Financial literacy and robo-advisor adoption: Evidence from Taiwan. Management Review, 42(4), 19–42. https://doi.org/10.6656/MR.202310_42(4).ENG002

 

 

 

 


 

 

本文摘要

研究目的:本文探討金融知識與自動化投資理財顧問服務之使用的關聯性,並主張高主觀金融知識與金融知識過度自信的民眾更傾向於使用自動化投資理財顧問服務。

研究設計/方法:透過台灣金融研訓院與NN IP野村投信金融研究中心於2020年協同合作的國民金融知識調查資料,本文運用邏輯迴歸模型探討金融知識對自動化投資理財顧問服務之使用的影響。

研究結果:實證結果顯示,金融知識與自動化投資理財顧問服務之使用呈現正相關,但這主要是由主觀金融知識所驅動,而非客觀金融知識。另外,金融知識過度自信的受訪者亦傾向自動化投資理財顧問服務,且在年齡較大、較不富裕與非全職學生中更爲顯著。

研究限制/啟發:由於選擇性偏差的存在以及少數受訪者使用自動化投資理財顧問服務引發了對於臺灣民眾金融知識水平的隱憂,未來研究可採用臺灣的人口統計報告針對實際人口數進行更詳盡的研究。另外,本研究旨在探討主客觀金融知識的差異性,而本文之金融知識過度自信的衡量方式與問卷調查的問題設計上仍有不足之處。

理論/實務/社會意涵:自動化投資理財顧問服務可抵消金融知識不足所帶來的不良影響。建議金融機構可採用民眾主觀金融知識來判斷金融產品的適用性,因此提高民眾的金融知識水平乃是至關重要的因素。

創見/價值:金融科技服務的定位是以低成本、減少利益衝突來提供更有效的投資決策。透過降低民眾金融知識的過度自信的問題,金融科技服務將更具有吸引力,使其能夠於金融市場上穩定經營,促進金融創新並加速普惠金融目標的達成。

 

 

 

 

返回期刊

如果您想訂閱本協會出版品或想知道更多活動訊息,歡迎與我們聯絡。